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满级大佬的蜜月旅行在线阅读 - 满级大佬的蜜月旅行 第58节

满级大佬的蜜月旅行 第58节

    另外,商部的工厂也放出消息,家里有送女儿去学堂的,工厂招工可以优先录用,女子从学堂毕业的,也能进厂工作,如果表现优秀,还能提拔成管事。

    这国营厂的管事,是被施懿定了官职的,虽然跟小吏差不多,但是这是实打实的吃国家饭的。

    就算不做官,现在能进国营厂工作,那也是一份体面,一份荣耀了。

    现在的几个工厂,大多数都是招的女工,做得多就赚得多。

    有人细想,读两年书,花十两银子,但是进工厂,勤快一点,一年就能赚十两银子。

    嘶~这么一算,大家心里就有成算了。

    报名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随后,那位进了商部做官的公主也频繁出现在百姓的视野里,她带着小吏,在京城各处考察,指使小吏做这做那的,而她自己则拿着笔和纸在一旁负责记录。

    那模样,可神气了。

    其余六部也多少招了些女官,在凌秋桑和施懿的授意下,他们也频繁地出入各种基层百姓的生活里。

    让他们看看,女子从来都不输给男子,只要她们有能力,男子也只能做他们的手下,帮她们办事。

    无数的姑娘看得心潮澎湃,也想为自己争一口气,于是想尽办法开始去说服家里人。

    报名的人越来越多,虽然还是比不上南校,但好歹是跨出了第一步。

    凌秋桑也松了一口气,等到这批学子毕业,让大家看到了女子读书的好处,以后也就不愁女校招生了。

    过完年,学堂开学了,紧接着三年一度的春闱也到了。

    全国各地的举子们涌入京城。

    京城是天子脚下,历来都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可是当他们看到平坦又干净的水泥路时,还是不免震惊了。

    不光是如此,这次来参加春闱的,有不少都是以前来过一次或多次的,短短三年,这京城的变化也太大了。

    还有,进京赶考中有不少的穷苦学子,京城的消费本来就不低,这段时间客栈食宿都还会涨价,每次考试前的食宿都是很大的开销。

    但这次不同,他们刚进京,就有人通知,凭举人的文书证明可以去新建的官舍住宿。

    环境虽然算不上优渥,但是这住宿是免费的。

    京城的各种变化,脑子灵活的学子们就开始打听了。

    得知了这半年以来的改变,他们心里也不免戚戚然,心里也没底。

    这个刚亲政的皇帝,跟他们想象中的不一样,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位陛下并不喜欢华丽的诗词文章。

    朝堂上,也在商议这次春闱的细节。

    大晋的科举还没实行糊名制,所以以前才会有那么多作弊的机会。

    这次被凌秋桑直接拍板,除了所有试卷糊名之外,还必须再用小吏抄写一遍,这才能送到阅卷官的手中。

    出题到放榜,出题人,考官,以及抄写试卷的小吏,都不能走出大门一步,也不能和外人接触,全程由蓝御带军队监管。

    除此之外,家里有亲人参加考试的,都不能参与出题以及监考。

    大大的防止作弊的可能性。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

    考官批改考卷,甚至是出考题,多数也带了自己的喜好,有的人喜欢华丽的诗词,有的人喜欢字写得好的学子,有的人喜欢文章写得好的。

    但是这些通通都不在凌秋桑和施懿的考虑范围内。

    第40章 王爷不可以

    有了之前六部考试招人的前提,朝臣们对科举改革的接受度也高了不少。

    而且,显而易见的,通过上次指定招考对应的人才,各部门的工作效率都提升了不少。

    由此可见,这人啊,还是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才能发光发热,只会吟诗作赋的,哪怕是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都未必能做个称职的官员。

    凌秋桑坐在龙椅上,“传统考题,今年就由首辅大人出题,翰林院协同,其余时政考题,全部由朕和皇后出题。”

    “臣等,遵旨。”

    大家都对这样的安排没有意义。

    这之后,吏部尚书站出来,“陛下,之前六部招考都有女考生,这次春闱科举,民间也有女子想要报名,这......还请陛下拿个主意。”

    现在陛下并不限制女子做官了,但是能来参加春闱的,哪个不是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多年,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走到这里。

    如果女子能直接参加春闱,是不是对其他的学子不公平?

    凌秋桑抬了抬手,“今年不急,从明年开始,童生试,女子也能报名,除了各部门特殊招考以外,正常情况下,女子要做官,也需要从童生试开始。”

    特殊招考,无非是部门实在是差人了,各地的地方官也能实行这个政策法规。

    比如说一个县的县令,县令掌管整个县城,但县城下面还有小镇,小镇一般都是由县丞负责,县丞下面还有县尉,主簿,典史,这官位就可以直接用特殊招考招人。

    着实用不着国家派人下去管理。

    考上之后再上报吏部核查,比如不能招收本地人,不能和县令有亲属关系,家世清白不能有犯罪史,考官有无收受贿赂等等,核查无误之后就能入职。

    但机会不会太多,毕竟也不可能年年斩那么多贪官,各部门也不可能年年都缺人。

    凌秋桑虽然想要给女子们一条新的人生道路,但也要考虑到公平公正的原则。

    对于皇帝的决议,不少朝臣都松了一口气,这样的决策才是对的,才不会让男学子们产生抗议。

    究竟是女子厉害还是男子厉害,考场上见真章,不需要偏颇。

    今年科举,陛下和皇后会参与出题的消息不胫而走。

    对于京城的各种变化,特别是女子当官,还有去年年底的七部提前招考,学子们虽然有些不满,却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闹事。

    规规矩矩地参加春闱考试。

    不出意外的,今年的实策和算学的占比很重,不少学子看到考题之后都哭了。

    算学,君子六艺排最后,大多数人也就是个小学生水平,很少有学子精专算学,看考题是一头雾水。

    再看实策,策论年年都考,但是今天的是时政啊,考的就是禹州水患。

    大多数人都懵逼了,他们都还没做官呢,怎么可能会治水?

    凌秋桑叹息,要真会治水,就算是大字不识,他都愿意给对方一个官位。

    别看禹州水患抄了都x堰的作业,兴修水利,这是个长期工程,那工部尚书贺古堂次次上书都是找他要人的。

    标准答案是有了,但实施起来的步骤繁多,各个细节都需要相应的人才去负责,贺古堂也没有三头六臂。

    可以想象到,今年的录取率不会太高,事实也是如此。

    往年春闱,基本上都能录取三四百号考生,今年根据陛下的要求,能录取的还不足二百人。

    有人提议是不是要放低一些录取标准,被凌秋桑驳回了。

    “这次考试之后,七部还会举办一次招考,不必降低录取标准。”

    科举考试的内容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到时候六部招考,指定职位,指定部门,应该还能选出一些能用的人。

    这事情就这么说定了,接下来就是殿试了。

    考生们在大殿之上,第一次面见了这位年轻的帝王,额……还有旁边的男皇后。

    虽然有些怪异,但比起接下来的考试就以及微不足道了。

    殿试也是凌秋桑亲自出题,题目很简单。

    问:科举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的可能性。

    就只有这一篇策论。

    考试时间也只有两个时辰,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策论三千字以内。

    凌秋桑和施懿都是行动派,上午考试,下午批改,殿试当天就宣布排名。

    这次是科举改革后的第一次殿试,凌秋桑也想看看学子们的水准,考试的途中还去考场上转悠了几圈儿。

    没让他失望,看到了不少让他眼前一亮的回答。

    或许有些标新立异,或许有些剑走偏锋,但他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如何?”

    考卷收回来之后,考生们被安排去吃午饭了,凌秋桑和施懿还有一帮内阁大臣抓紧时间批改试卷。

    一整个下午,学子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阅卷官们也忙碌得没有停歇。

    前三甲,状元和榜眼探花是凌秋桑和施懿钦定的,二甲往后的排名都是内阁大臣们商议后决定了。

    之后传胪大典,鹿鸣宴,官员封官派官,全部交给了内阁。

    今年的春闱落下的帷幕,但学子们的热情却没有减退,因为七部还有一次招考,他们都还有一次机会。

    这要比往年落榜要等三年再考要合适得多。

    确实,有些学子并不擅长写文章,但是他能在别的地方有一技之长,大小也能某个官位,做出成绩之后,也能升官,涨俸禄。

    总之,这次春闱算是把目前缺的官员都补齐了,只要管理得当,短时间内不会再出现问题了。

    好事一件接一件,去广州府种红薯贺古堂也传来了消息,或许是北方干旱的影响,这个冬天整个国家都不算冷,广州府更是宜居。

    三种粮食能保存下来的粮种,至少够三分之一的百姓每家种上一亩地的量了。

    再来一季,几乎就可以全国推广了。

    除此之外,禹州水患也传来了新的消息。

    去年种的树,存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数量也足够,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而今年的春汛,因为有提前修建沟渠引流,虽然依旧涨水了,却没有危及到百姓和村庄。

    后续只需要再巩固,等到把水利工程修建完成,禹州就再也不用担心水患了。

    这些事情,凌秋桑全部交给了内阁,而他和施懿,终于走出了京城。

    嘿嘿,组建内阁就是这点儿方便,除了必要让皇帝出面的大事情,其他政事,内阁都有权利处理。

    他们是来这里度蜜月的,不能总在京城里待着,他俩连随从都没有带一个,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安安静静地出发了。

    外观低调却设计独特的马车平稳而匀速行驶在管道上,要是注意观察,这马车根本不用人为驾驶,那马匹似乎能自己找路,也能带着车辆避开一切的坑洼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