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玄幻小说 - 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在线阅读 - 第212节

第212节

    自己刚才的话可是很明确的在告诉秦砚,他因为票房而错失了“金棕榈”。

    奥莉薇压低了自己的声音,连红酒杯都直接放在一旁:

    “不知道你到底在想什么?”

    奥莉薇突然为自己之前帮《生于淤泥》说了那么多话,而感觉到有一些不值。如果她知道秦砚是这样一个追求票房的商人,她肯定不会拼命帮助秦砚争取更多的投票。

    谁知道秦砚继续说道:

    “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是想要让《生于淤泥》被更多人看到。只有让更多人看到的话,它才具有价值啊。”

    “奥莉薇导演,您觉得我们为什么需要电影呢?”

    “因为电影是艺术,它可以超脱于时间、空间。”

    秦砚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说道

    “对呀。我拍《生于淤泥》这部电影,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国家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得到重视。”

    “如果这部电影仅仅是少数人的狂欢,就算它得到了金棕榈,你觉得有多少人会去看?又能在社会上产生多大的影响力呢?”

    这下轮到奥莉薇沉默了,虽然他们这些导演总是喜欢用电影节的奖项来标榜自己。

    但是他们内心之中又何尝没有苦闷,为什么经过了层层专业评选,才确定出来的优秀电影,最后始终得不到电影观众的认可,他们想过很多很多的原因。

    比如说“所有的艺术都是需要通过训练才能够了解”、“越是沉重的东西,越是和大众审美相去甚远”、“永恒的艺术,注定超脱于流行”……

    类似的解释,在艺术界有太多太多了,很多时候所谓的“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群少数人的狂欢。

    面对奥莉薇的沉默秦砚早就有自己的想法,继续对奥莉薇说道:

    “从一开始就是想要让更多的人看到《生于淤泥》。如果我拍出了一部能够获得金棕榈,但最后只有几万个人走进影院的作品。你觉得这样一部电影能够引起多少人的讨论呢?”

    世界上有很多类似的电影,比如广为人知的《十二怒汉》、《罗生门》等等,这些电影被全球电影人所认可,反映出了很多深邃的人性、社会问题。

    甚至很多人把它们给列为“不得不看的电影100部”,但事实上电影人怎么样吹捧,这些电影依旧不温不火。

    比得过《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加勒比海盗》吗?

    所以秦砚对于《生于淤泥》的定位并不是名垂青史的电影,而是能让所有人注意到的作品。

    听了秦砚的话之后,奥莉薇有一些明了,问道:

    “为了一部电影付出这么多值得吗?”

    这里的付出是指秦砚与“金棕榈”失之交臂。

    如果秦砚不使用这么多的商业片的拍摄手法,让《生于淤泥》更加具有艺术性,金棕榈很有可能是秦砚的囊中之物。

    那么秦砚就会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金棕榈”导演,他在国际影坛史上足以留下自己的名字。

    秦砚笑着摇了摇头:

    “有什么不值得的,拍电影带给我的东西已经够多了。”

    “做人不能太贪心,如果什么都想要,失去了对于电影本来的热爱,反而会被拖累。”

    奥莉薇这下是真的折服了,她对秦砚说道:

    “秦砚导演,华语电影能够拥有你这样的导演,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秦砚突然摆了摆手,说道:

    “这件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下奥莉薇有些疑惑,她看得出来,刚才秦砚说的这些话都是真实想法,怎么秦砚会说和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呢?

    秦砚说道:

    “这些话都是他给我说的。”

    奥莉薇顺着秦砚的目光望了过去,正是在和周围的演员们不断交流的谢北杨。

    看着秦砚望向谢北杨的目光,奥莉薇隐隐约约知道了什么,她笑着说道:

    “你们俩……”

    秦砚没有再说下去,奥莉薇很识趣没有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刚才秦砚和奥莉薇所说的话都是之前他在最痛苦的时候,谢北杨对他的安慰。

    当一个人陷入牛角尖的时候,其实很难听进别人的劝阻。无论这个人是自己的朋友、老师还是亲人。

    如果一个人走进牛角尖的话,千万不要想着怎么把他拉回来。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让他转移注意力。很明显谢北杨在这方面拥有着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比拟的优势。

    谢北杨当时就直接吻住秦砚,让秦砚把心中的执念全部以另外的方式发泄出来。

    等秦砚躺在床上,开始思考人生的时候,他才给秦砚说了一堆的大道理。

    秦砚耳朵都快听起茧子了,谢北杨强行在秦砚耳边说道:

    “这些都是当初你给我说的大道理,你就忘了吗?”

    秦砚和谢北杨,就是彼此的救赎。

    第118章 放松

    本来《生于淤泥》最后的庆功宴无比和谐,反正秦砚全程都在接待全球各地的电影人。

    尤其是大量的发行商,对秦砚更是无限热情,每个人都在赞扬着《生于淤泥》,说《生于淤泥》是一部多么深邃、具有内涵、引人深思的电影。

    要么就是在和秦砚攀关系,认识秦砚剧组中的谁谁谁,曾经和秦砚某时某地见过一眼。

    秦砚甚至对自己的记忆产生了怀疑——我见过这些人吗?

    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要《生于淤泥》的海外发行权而已。

    这也不是他们第一天意识到《生于淤泥》的票房潜力,这是一部很像商业片的文艺片,它很有可能会创造康城电影节的票房奇迹。

    在展映期间,他们就已经和秦砚联系过了,只不过他们大多数抱着捡漏的想法,无论是排片率、院线数还是票房分成,都是文艺片的水准。

    毕竟在他们眼中《生于淤泥》也有不小滑铁卢的概率,他们只愿意以小博大。

    谁知道《生于淤泥》能在闭幕式上斩获两个如此重要的奖项,它的风采甚至比“金棕榈”获得者《白丝带》更甚一筹。

    这些发行商可以说是后悔不已,但他们还有补救的机会,那就是今晚的庆功宴。

    一有机会就找上秦砚攀谈,不就是为了那些《生于淤泥》的放映权吗?

    然而秦砚却守口如瓶,丝毫不提《生于淤泥》上映的问题,这让很多人怀疑《生于淤泥》的放映权是不是已经卖出去了。

    虽有遗憾,但他们也能勉强接受。

    这个时候就要提到大家的老朋友,派拉蒙影业了。

    派拉蒙错过的可是《地球要塞》系列啊!他们再怎么错过,也不会错过10亿美刀的票房吧。

    一想到到这儿,庆功宴上又弥漫着欢乐的气氛。

    秦砚被发行商围得寸步难行,谢北杨也没好到哪儿去。

    一方面所有人都在真心诚意地祝贺着谢北杨,毕竟谢北杨在《生于淤泥》中的表演,的确值得起这个影帝。

    每个人看到眼前这个如同贵公子一般的谢北杨,难以想象他在镜头之中的落魄、困窘。

    另一方面,来找谢北杨交流的大多都是演员、制片人。

    全球各国的影业公司都已经意识到华语电影市场的潜力,他们发现华国人是一个民族感特别强的民族。

    这个问题不做任何评说,唯一确定的是,这几年只要电影中出现华国人,电影在华国的票房表现都会好上一大截。

    他们挑选华人演员,大多数时候都考虑演员的市场号召力,至于演技几乎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反正华人演员只是他们的一个噱头,又没有多少真正的戏份。更重要的是华人演员在其他国家的号召力实在太多了。

    但偏偏现在出现了一个另类,谢北杨。

    之前在《地球要塞》上映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谢北杨竟然对西方观众也有不小的吸引力,就已经让不少导演注意到了谢北杨。

    现在有了康城影帝的加持,谢北杨在全球的号召力又能上一个档次。

    这就是他们理想中的合作对象啊。

    他们十分直接地向谢北杨表示了合作的意愿,剧本、角色、戏份、试镜甚至有的导演、制片人连待遇都谈上了。

    他们不是傻,而是太聪明。

    “康城影帝获奖后第一部 出演的电影”,这个噱头就值得他们如此疯狂。

    不过他们一边和谢北杨交流,一边和谢北杨一起时不时望向秦砚。

    谢北杨望向秦砚,是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感情,那是爱情、是向往。

    而其他人望向秦砚,眼神之中更多是忌惮。除了秦砚展现出来的掌镜能力之外,他们同时也是在忌惮秦砚对于谢北杨的吸引力。

    直觉告诉他们,只要秦砚勾一勾手指头,他们垂涎欲滴的谢北杨就会不考虑一切条件,投身于秦砚的怀抱中。

    这该死的兄弟感情!就不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然后闹掰吗?

    每个人都这样期待着,然后恐怕他们这辈子都看不到那一天了。

    当然,《生于淤泥》剧组的其他成员也很忙碌。

    奚芊芊同样是国际导演、制片人的目标,而其他在电影中大放异彩的演员们,则收到国内,包括大陆、港、澳、台的导演、制片人的邀约。

    今晚,绝对是《生于淤泥》剧组收获的时刻。哪怕电影还没有上映,很多人都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喜悦。

    ————

    这段时间秦砚和谢北杨真的忙得死去活来,不要看着之前他们提前来到康城,就以为他们两人是在度假。

    实际上两个人繁忙的程度,比之前拍电影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

    每天都有大量的媒体电影人需要会面、各种各样的宣传工作,两个人一直活在聚光灯下。

    二人真的不敢有越界的行为,包括在电影庆功会结束后,秦砚和谢北杨也是各自房间休息。

    直到颁奖典礼的第3天,秦砚和谢北杨回到北京之后,才总算是暂时摆脱了记者的追逐。

    秦砚原本以为他会迎来属于自己和谢北杨的甜蜜时光,但是秦砚很快就发现自己的想法实在是太肤浅、太愚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