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玄幻小说 - 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在线阅读 - 第230节

第230节

    网上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大家并没有因为秦砚选择拿出《生于淤泥》所有的收益来做慈善就称赞秦砚,反而提出了更多的质疑。

    虽然网上有很多人想相信秦砚,但他们的确会被这些质疑所影响。推己及彼,他们会因为别人的怀疑而拿出这么多钱来吗?绝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不会。

    一时之间,网上对于秦砚声援的声音又弱了下去。

    很明显,这背后就是有人cao控舆论。

    之前用道德把秦砚逼到绝境,论迹不论心,只看秦砚有没有捐钱;现在突然又开始论心不论迹,说秦砚行为都是心虚所致。

    一套双重标准,玩得相当流畅,如果换一个人恐怕都不会和舆论正面硬碰硬。

    毕竟这样的道德审判,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还会有。绝大部分公众的记忆也就一两个月,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这样的道德审判完全不足以让秦砚伤筋动骨。

    但秦砚可不想再忍下去,真当他没脾气啊。

    所有人都感觉到诧异,包括那些一直仇视秦砚的人,也觉得秦砚拿出全部钱来成立基金做法不真实。

    但他们怕自己真遇到一个疯子,立刻安排公关团队,制作应对策略。

    而现场的记者们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激动,和秦砚关系最亲密的《看电影》杂志记者已经举手示意。

    秦砚对于《看电影》还有印象,看会议部门给《看电影》安排的位置就知道对方肯定不是什么刺头。一旁的丁畅已经点了对方,让记者提问。

    《看电影》记者努力吞了吞口水,明显有些紧张,在脑海中不断调整措辞:

    “秦导,你能不能讲一下,你刚才要成立慈善基金的事情,刚才您说的有一些东西我们不是很理解。”

    这位记者其实已经说的很委婉了,甚至内心中他也认为秦砚刚才可能存在口误。但是他又不可能直接开口质问秦砚导演“你是不是要把所有的收益拿来成立慈善基金”,只能委婉让秦砚再阐释一次。

    这就是懂得察言观色的记者,难怪能被《看电影》派来参加如此重要的发布会。

    秦砚点了点头,很从容地说道:“就像大家刚才所听到的那样,《生于淤泥》在除去院线、发行等各种成本后,所有的利润将全部用建设公益基金。”

    似乎怕大家听得不清楚,秦砚继续说道:“现在《生于淤泥》票房已经达到1亿美刀,捐赠金额大概在5000万美刀左右。后续电影票房增加,捐赠金额也会随之调整。”

    因为这已经是秦砚第二次说这个事情,再加上现在秦砚的语速又刻意放缓,每一个记者和在线的观众都听得很清楚,正是这种清楚让他们感觉自己大脑有点不够用,产生了一种轻飘飘的感觉。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金额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秦砚,很有可能在舆论的压力下,迫不得已拿出一部分钱来做公益,但他们认为估计也就几百万顶天了,而且单位还是华币。

    现在直接翻了一百倍,而且还不是最终的数据。《生于淤泥》的手续票房起码还有几千万美刀。

    秦砚能够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做出这种决定,每个人都在感叹着秦砚的魄力。

    那些对于秦砚心怀不满的人已经开始思考要怎么样扭转接下来的舆论变化,他们也没有退路了,总不能灰溜溜认输投降吧。

    当然在他们看来秦砚拿钱成立基金,完全就是破财消灾而已。他们可不管秦砚心中怎么想,就算秦砚是真的想做点好事又如何,反正他们还可以继续泼脏水。

    他们可是会为了利益而恶意攻击他人的人,难道还奢望这种人心中会有什么善念吗?

    当然他们心中更多的还是疑惑,秦砚会为什么会做出这么大胆、愚蠢的决定?

    的确只要秦砚捐钱的消息传出去,国内之前对于《生于淤泥》和秦砚不好的言论立刻会消失。

    但这样一来秦砚根本赚不到任何的钱,这点名声可换不回来这么多钱。

    更重要的是秦砚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把其他电影行业从业者架在火上烤。

    现在整个影视行业大家都在低调赚钱,这可是一个利润相当丰厚的行业,越来越多的资本蜂拥而至。

    为什么烂片层出不穷,因为烂片也能赚到钱啊!

    而且为了赚钱,国内影视题材可以说无所不用,抑郁、霸凌、抗日、婆媳、出轨等等。尤其是一些披上霸凌、抑郁外皮的作品,赚到的钱也一大把,从来没有听说哪个电影要把自己的收益拿出来做公益。

    资本可不会和你讲什么感情,讲什么社会公益,偶尔用钱买买名声罢了。

    如果秦砚真的把《生于淤泥》数亿的收益拿出来做慈善,这将其他电影处于何地。

    这就相当于在电影行业里,公开嘲讽其他同行,迎接秦砚的结果只会是被整个行业打压。

    秦砚的确想过这个问题,如果他要要创办慈善基金,面临的困难绝对不仅仅是税务、人力、资金方面的压力,更多还是来自于同行。

    想一想,马上就放寒假了,老师说:“大家只要完成《寒假生活》就可以,剩下的寒假时间你们自己安排吧!”

    这个时候班上有一个学霸跳出来说,热情洋溢地说:

    “老师,我觉得一本《寒假生活》不太够。为了我们班全体同学的成绩提升,我建议还是每人再做一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吧!”

    不论这个学霸说这句话有什么理由,是不是真的为班上同学着想,这个学霸绝对会被班上的其他同学排挤。

    秦砚怕这些问题吗?

    他现在什么都不做,已经被别人视为眼中钉、rou中刺了。

    现在有一个恰当的利诱,让秦砚可以直接把某些东西挑开,他反而不用那么束手束脚。

    既然你们觉得我的方式不对,那么你们就想方设法拍出超越我的电影,赚比我更多的钱就好了。

    反正只要秦砚还能拍电影,还能赚钱,他就有足够的底气做任何事情。资本市场就是这么现实,谁能赚钱、谁有钱,谁就是大爷。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秦砚的基金,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专门针对这些的污蔑而成立。只能说某些人真的“运气好”,恰好撞到了秦砚的枪口上。

    “秦砚导演!你能详细说说基金的事情吗?是不是因为这段时间网上的舆论迫使你做出这样的决定?”

    “秦导!你是否认为所有电影人都应该做更多的公益活动?”

    这些提问都在秦砚的预料之中,他很从容地说道:

    “关于这个基金其实是在电影立项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的事情。基金的城里和网上了讨论没有任何关系,我不认可也不接受网上对于《生于淤泥》的种种发言。”

    “其实之前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过公布,只不过现在网络上针对于电影有很多争议,我们才选择了公布。”

    如果说“成立基金”是秦砚亮的第一把刺刀,那“在电影立项之初,就设立基金”,就是秦砚将刺刀在敌人身体上反复戳窟窿眼。

    还有这个“我们”有一些微妙,有一些敏锐地记者已经在本子上写上“我们”两个字,还反复画上源泉。

    秦砚也不再等记者慢慢提问题,他知道现在大部分的记者都已经失去了正常的提问能力,不知道哪些问题才是重点。

    “接下来,由我给大家讲一讲基金的情况吧。”

    秦砚接下来公布了很多关于以基金的详细,一张张盖着大红章的文件照片投影在屏幕上,向所有人宣布着它的真实与有效性。

    果然在国家相关机构的备案上,这个名为“池塘”的基金在去年四月份的时候就已经递交成立申请,5月份就已经通过审核。

    在基金申请人一栏明确写着秦砚的名字,只不过让记者比较惊讶的是谢北杨的名字也和秦砚并肩而立。

    并且基金在成立之初就已经有1000万元的资金注入,已经通过了相关机构的验资审查。

    甚至连资金管理方案、资金捐赠渠道、基金管理委员会早就已经通过内部会议的方式确定。这些资料相当完整,绝对不是几天就能够伪造的材料。

    现在所有的记者和网络上观看直播的观众们,都已经麻木了,整个人的情绪彻底跟着秦砚走,处于一种“你说什么,我都相信”的状态。

    总有人不敢寂寞,如果这场发布会一直按照秦砚的节奏继续下去,他们所看到、了解的信息,都是秦砚想展示的一面。

    于是有记者直接站起来打断秦砚:

    “您刚才说要将所有的收益给基金,对吧。”

    “嗯。”

    “可是我们看到刚才罗列的电影制作费用中,有一点和您遗忘的习惯不同的是很多演员除了固定片酬外还有票房分账,这是不是意味着在计算收益的时候,会把这一部分比例扣除。”

    其实所有演员的票房分账比例综合,也就只有10%左右。

    这个数字并不算特别大,但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被人抹黑,称秦砚通过片酬的方式,规避基金等等。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请当事人来回答你们比较好。”

    秦砚这又要搞什么鬼把戏?一想到刚才基金创始人上,谢北杨和秦砚的名字并列,记者们立刻再次确定自己的录音笔是否打开,同时拿出笔和本子,他们觉得这又是一个大事情。

    “对了,先给大家说一句。池塘基金,最开始就是谢北杨的想法,从某种角度而言,他比我更有发言权。”

    说完之后秦砚便直接把话筒递给了谢北杨,完全不管再次石化的记者们。

    谢北杨今天特别的沉默,全程不见他和其他演员的互动,甚至看上去比平时以成熟、可靠著称的秦导更加的严肃。

    一方面,最近的舆论事件对于谢北杨的触动十分大,完全没有想到好好的一部电影居然会被别人诟病成这样;另外一方面的确如秦砚所说,基金的策划、申请等前期工作,都是他主意,在电影拍摄完成后,他更是负责了很多细致的工作。

    谢北杨开门见山说道:“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演员,除了有固定片酬外,所有票房分账都会计为电影利润,捐赠给池塘基金!”

    没想到秦砚的底牌一张接一张,让人目不暇接。

    秦砚自己成立基金就算了,居然还带着演员们一起把分账票房捐赠给池塘基金,这可是史无前例的事儿。

    记者们可不想放过谢北杨,秦砚就是个老油条,滴水不漏,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更加单纯、青涩的谢北杨。

    反正秦砚刚才已经说了,有任何疑问尽情提出来,他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但凡能够挖掘到一两个热点新闻,他们就不虚此行。

    秦砚也不阻拦,这些问题越尖锐,最后达到的宣传效果越好。

    于是有记者继续问道:

    “我想知道秦砚导演有没有强迫演员们捐款。虽然我们提倡做公益,但是我们也认为每个人的财产神圣且不可侵犯,我们不能钱强迫任何人捐款。”

    第135章 无题

    “是不是秦砚决定把电影的收益捐赠给基金后,要求的电影主创人员跟着他一起捐款?”

    多么不要脸的一个问题,现在“秦砚为富不仁”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办法再批判了,又有人开始从滥用权力上去做文章。

    但凡他们没有看到过,认为不可能的行为,背后就一定隐藏着巨大的阴谋。

    如果谢北杨的回答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肯定会被继续大做文章。

    事实又一次的证明,如果要让一个清白的人自己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有多么的愚蠢与麻烦。

    如果秦砚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很有可能会被其他人写成“秦砚强制演员捐款,为自己积攒名声”。

    这个时候秦砚主动把话筒拿过来,用一中调侃的语气说道:

    “这位记者同志,我想你可能对于基金创立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如果要说谁强迫谁的话,我想也应该是谢北杨强迫我,而不是我强迫谢北杨,我只是一个可怜又无助的小导演,怎么敢强迫我们的谢大影帝呢?”

    说这话的时候,秦砚主动将手搭在谢北杨的肩膀上,拉进二人之间的距离,同时朝着观众席露出了一个无辜的表情。

    而谢北杨根本不为所动,依旧冷着一张脸,然后把秦砚的手从自己肩膀上扒拉下去。

    趁着大家发呆的时候,秦砚悄悄对谢北杨说道:“不要太紧张。”

    秦砚知道谢北杨有多么看重池塘基金这个事儿,他的紧张在所难免。不过从他打自己手这个动作,看得出来谢北杨的确放松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