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玄幻小说 - 不一样的导演[娱乐圈]在线阅读 - 第272节

第272节

    “我看秦砚压根就不敢让电影提前上映。他说他想拍一部华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大片,你觉得可能吗?”

    “秦砚这两年就是一直在利用炒作这个噱头,他就是想让大家对于他的观电影持续不断的关注。”

    “自己宣传炒作的人怎么好意思还说别人捆绑呢?”

    这些负面的言论也来势汹汹,极尽所能把秦砚给描述成为一个满肚子心机的小人。

    而且秦砚拍摄期间的沉默,也被当做是各种烂片、圈钱的迹象。

    这其中肯定有点金梦公司在背后推波助澜,但也有很多声音其实就是普通人的表达。

    这年头总有一些网民觉得自己很聪明,以最坏的人心去揣测着别人的想法。

    只要大家口中所说的高尚之士,有任何一丝一毫不如他们想法的行为,他们就会大肆批判,恨不得把这个人给直接踩到泥土之中。

    更重要的是网上对于《百家》的脏水都泼成这样了,还是不见秦砚出来反驳。

    不仅没有任何一个业内人士、演员站出来为《百家》说话,甚至连和秦砚向来形影不离的谢北杨,也保持了沉默。

    这在电影宣传中是极其不寻常的事,大家都知道“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再这么传下去也不知道会被污蔑成什么样。

    之前很多演员都网传和是《百家》的演员,网友们疯狂去他们的微博下留言,想让他们站出来说几句,可依然没有作用。

    连反驳都没有,就是沉默,好像假装自己根本就没有听见。

    网络上的讨论风谲云诡,然而作为风暴的正中心,秦砚正和谢北杨面对面吃饭,期间还说着最近几天发生的趣事儿,似乎丝毫没有被网络上的风波所影响。

    难怪又称夫妻为“对食”,一日三餐、秀色可餐。

    然而秦砚的助理突然跑过来,介入了秦砚和谢北杨每天少有可以单独相处的时光。

    秦砚也给了助理一个眼神,意思是:你最好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否则的话打扰我和小北杨吃午饭,下个月的工资你自己看着办。

    助理也很紧张,他甚至用手背抹了抹自己头上根本不存在的冷汗。

    他也不想当电灯泡啊,但是他还是简要把今天早上点金梦公司的回应以及后续的风波告诉了秦砚。

    “老板,我们要做什么回应吗?”

    秦砚继续扒拉了一口饭,有人在对面盯着他呢,然后才说道:“没什么好回应的,难道你对我们现在的计划不够自信吗?”

    助理都快绝望了,你这计划也就只有你有自信吧!除了你,谁敢玩这么大啊。

    哦,对了,还有谢北杨、谢楠、奚芊芊、腾辉集团、丁畅……这么一想,胆小鬼竟然是我自己。

    一旁的谢北杨也开口:“我相信你。”

    其实谢北杨一直有些担心秦砚的“壮举“,最后很有可能会让秦砚塑造了这么多年的神话轰然崩塌,但无论如何他都会义无反顾站在秦砚身边。

    助理看着二人目无旁人的秀恩爱,内心如同万马奔腾,想了想继续说道:

    “可问题是,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欺骗观众吧。他们不会怨恨你吗?”

    秦砚理直气壮说道:“这样不也挺好的吗?如果能够通过这件事,能让大家知道什么叫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和他们最后认可《百家》一样让我开心。”

    助理都已经彻底麻木了,他总觉得自己跟在秦砚身边这么多年了,已经被磨练出一颗强大的心脏,然而事实却是每一次秦砚的计划都会让他大开眼界。

    他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这一次的计划。算了,天塌下来都有秦砚顶着,他就是个无名小卒。

    闲聊之间,秦砚总算是把眼前的饭给全部消灭完。秦砚看了一眼谢北杨,从他的眼神中得到了许可。

    现在谢北杨不仅要管秦砚吃饭的规律,连吃饭的内容、分量、速度都开始严格干涉。

    主要是去年秦砚在片场的时候,胃病又犯了一次,疼得执导筒都拿不稳,把谢北杨彻底吓坏了。

    去医院检查,就是因为秦砚每次吃饭为了节省时间狼吞虎咽,导致旧疾复发。谢北杨咨询过医生“老胃病”有多么的可怕后,谢北杨就彻底变了

    “咀嚼21下,有利于消化”、“营养一定要均衡”、“东西不能太烫”……

    秦砚直接起身,拍了拍手,对周围的所有人说道:“好了,大家继续开始开工。”

    听到熟悉的拍手声音,周围的所有人立刻停止聊天、休息,那些还在小憩的演员也被助理们叫醒,立刻开始补妆,投入工作状态。

    没有错,现在五月份了,秦砚依然在片场进行拍戏。

    秦砚不是说《百家》已经完成了所有制作,等待上映吗?为什么秦砚还会在片场,难道是在补拍剧情?

    这一切恐怕要等明年电影上映,才有一个答案。

    秦砚任由争论发酵两天后,才登录自己的微博,亲自发了一条状态——

    “《百家》将会在明年如约和大家相见,希望大家继续期待。”

    这条微博发出来又是一篇哀鸿遍野,有什么事情比等待更加痛苦呢?

    明明已经知道秦砚为自己准备了一顿饕餮盛宴,但却告诉自己还要苦等十二个月。

    其实业内对于《百家》的情况更为关注,只不过他们都不出声而罢了。《百家》的投资额实在是巨大,他们都很好奇华砚的资金链是否能够运转。

    只能说秦砚有钱就是任性。

    可随着时间的逐渐推动,大家也发现了一些端倪。

    虽然秦砚从来没有对外公布过《百家》电影的演员名单,但起码有几个角色是全可以确定,比如谢北杨和奚芊芊。

    这两个人的确经常神出鬼没,但他们两个从来没有消失一年以上。

    就哪怕息影三年中,谢北杨也会以一些特殊的方式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微博旅游、池塘基金、平影授课……

    如果电影已经拍完了,秦砚和谢北杨也应该回到平影继续上课,可是根据媒体的消息两人迟迟没有出现。

    如果只有他们两人,大家或许会认为这是二人又在玩人间蒸发。

    可是架不住还有一个奚芊芊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

    要知道奚芊芊可是银河公司的台柱子,虽然是老板,但她时不时会接一些综艺、采访等,包括之前的《朋友来做客》便是如此。

    但足足有一年半,奚芊芊也没有出现了!

    “奚芊芊莫不是被两个‘狐朋狗友’给传染了吧,怎么也开始学着消失了?”

    “芊芊求求你快出来,我们实在是太想你了,你是不是被秦砚绑架了?你在哪儿,我们来救你!”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猜测过秦砚,他们三人又在偷偷摸摸搞大事情,比如说再拍一部电影。

    可问题是这三个人向来都是舆论目光的焦点,再加上秦砚的电影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有关部门爆出来。

    有关部门的审核名单早就加了焦点关注,华砚公司并没有新的电影立项啊!

    除此之外的疑点还有很多,比如因为《后羿《而火的一个年轻演员,同样也一年半没有出现过了。

    甚至有人都在怀疑他是不是得罪了谁,或者犯了什么错事被雪藏了,否则在演员的快速上升期,他不应该这么低调才对。

    “别说你了,我们家的小雪也快消失了一年半了!上次她出现就是去秦导的《百家》试镜。”

    “还有我们家的小闻也是!我还以为他去拍电影了,有出息了。怎么就突然消失了,mama想看他拍偶像剧。我快哭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哀嚎,目前已知消失演员已经达到两位数。

    主要是消失的明星大多数都是实力派演员,演员进组半年、一年不露头也是常态,他们才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这些疑点。。

    “我发现了一个好像很可怕的事情。”

    “什么事儿,你先说来听听。”

    “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演技相当出色,二是都参加了《百家》的试镜。”

    的确如此,哪怕是几个年轻演员,也属于演技派。

    “其实大家都猜测过,这些演员很有可能也就是《百家》的演员,对吧?”

    “你们说,是不是秦砚电影根本没派完,故意在诈点金梦?”

    “得了吧,我反正不相信秦导会这这么无聊的事情。”

    转眼,又是一年。

    第165章 反击

    这两年随着华国电影市场的扩大和成熟,工业电影体系也逐渐完善,国内的确涌现出了相当多精彩的作品,尤其是商业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

    和秦砚记忆之中的世界不一样,秦砚曾经所生活的那个世界有大量限制外国电影片的条件,必须得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之后才能够引入国内。

    很多电影从题材、内容、尺度上便被直接枪毙,其他作品哪怕引入国内,大都也会进行删减。

    但因为这个世界所存在的全球卫星网络,让这个世界的审核制度更加的开放。

    有关部门已经发现了,无论怎么样去限制审核条件,无论怎么删减电影的镜头,只要全球卫星网络的存在,那么国内观众就可以毫无限制接触到外国的影视作品。

    那些一直被有关机构所不喜,但是又深入灵魂本质的元素,让国外影视作品格外具有吸引力。

    再加上境外网站层出不穷,只要会上网就能轻松获得片源。

    秦砚现在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当年的国家会对电影进口做出那么多的限制。

    华国现代化时间还是太短了,起码最近30年之内,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尚且不够自信。如果不加以任何限制审核的话,影视作品的话语权会彻底被西方所掌控。

    西方这些影视作品就像是甜蜜的糖果一样,的确可口诱人,可对于这个“年纪”的国人而言,没有任何辨别能力,一口气吃太多,就会引发肥胖病症。

    这几年国内电影和国际作品对抗,国产影视作品始终处于下风。每年的几个重要档期,都是外国电影独领风sao。

    国内电影票房市场每年的超高速增长,一大半流入海外市场,的确让很多人失望。

    华语电影什么时候能起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呼吁。

    但种对抗,对于电影的发展并不全部是坏事儿。

    起码这几年有关机构已经明白,什么政策都没有办法再去限制电影的发展与交流。

    与其让国外的电影一窝蜂的涌向国内观众,不如官方有序地引进作品。

    至于如何引进作品,反正限制、删减都没用了,那就直接原版引入,不过有关部门对应出台了影视作品的分级制度。

    国家没有办法告诉每个人,他们适合看什么样的电影,同时人民也不会相信。

    于是有关机构便把选择权交给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起码让家长给孩子们看影视作品的时候,有一个参照标准。

    另外一方面,正是因为分级制度的出现以及需要和国际影视作品硬碰硬,国内的电影作品们也开始走向了也开始发挥自己的特色。

    其中有一条特色就是继续流量为王,虽然国外工业电影体系更加的成熟,但毕竟有文化隔阂,国内演员、明星依然能够撑得起一片天。

    这些影视作品也不再吹嘘自己的质量有多高,就专注于人物的表达与塑造,吸引了相当多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