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捡来的小甜甜六岁了在线阅读 - 第147页

第147页

    “乔丝丝?”乔慧慧疑惑道,“丝丝成绩不是还不错吗”

    何贵萍连连摇头:“和你们这比可差多了!她可写不出能出书的小文章。”

    “慧慧你去问问,问了和大伯母说说,成不成伯母都帮你做家务。”

    乔慧慧迷茫了,为什么大伯母对待乔丝丝的学业如此重视?而mama却只希望她读两年书,认识两个字就完了?

    她想不明白,试探着问道:“大伯母,我mama说了,女孩子能识几个字就可以了,没必要读那么多书,丝丝的成绩已经很好了!”

    “你——”何贵萍以为乔慧慧是不想去问,却见女孩眼里真的很迷茫,何贵萍气道:“谁说女孩子随便认得两个字就算完了?能多读书,还是要多读书!”

    当年她就是被她妈这样的态度哄骗地辍学打工去了,挣的钱都寄给了家里。

    那时候她在外面的制衣厂里干活,已经做了两年,是个熟练工,也攒下了一笔钱。后来来了女孩,和她同龄,是个高中生,因为刚去,做得还没她好,拿的钱也不如她多。

    大家还嘲笑她,说读了书的高中生又怎么样,还不是和她们干一样的活儿,甚至还不如她们。

    可后来厂子大了,需要从女工里找个领班,果不其然最后当选领班的就是那个女孩,因为她识字,会记数。

    何贵萍这才知道,都做一样的事,但读过书的能成为领班,能多拿一份钱,没读过书的,只能做女工,辛苦干活挣钱。

    何贵萍这才知道,自己之前错了,错得彻彻底底!

    她回到家,结果发现,说着读书不重要,不如早点挣钱的亲妈,却坚持让连续两年没考上大学的弟弟继续复读。

    第三年,他果然上了名校,留在了外面的大城市,连着她妈也接了过去。

    一母同胞的姐弟,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乡下的村妇,而这就是读书与没读过书的差别。

    何贵萍想,她妈当年说女孩子读书不重要,其实只是打定了主意,牺牲她挣钱以供养弟弟而已。

    等何贵萍结了婚,生了女儿,她才更希望她能好好读书,未来能和那个领班一样,和她弟弟一样,有更大的可能!

    何贵萍说完自己的故事,叹了口气,这还是她第一次说起这些事,没想到是对着乔慧慧这个二弟妹带来的拖油瓶说的。

    看着乔慧慧不敢置信的小脸,何贵萍自嘲地笑了笑,可能是她在乔慧慧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才会多这么一句嘴。

    想了想,她又补了一句,“慧慧,你要是不信。不妨仔细观察一下村里的人,同样是种田,读书多的人家,生活就是比那些从来没读过书的人过得好!”

    乔慧慧心头一震,久久没有说话。

    *

    乔甜甜上了一天课后,突然觉得小学也没有她想得那么好。

    她看着前桌的小黑蛋吸溜一声,把鼻涕吸到嘴里,然后咕咚一声咽下,顿时被恶心地够呛。

    没一会儿,就听到有小朋友告状:“老师,老师你快来,XX他尿裤子了!”

    尿裤子的还没处理,不一会儿就听到有同学喊:“老师老师,我要拉屎,快带我去厕所,我憋不住了!”不一会儿,一股恶臭传了出来。

    “老师,AA揪我辫子!”

    “老师,BB拿我的橡皮擦!”

    “老师,老师,CC打我,哇~~”

    ……

    整个班级没有一点学习的氛围,乔甜甜觉得自己像被丢进了鸭笼里,耳边只有叽叽喳喳的吵闹声。

    一整节课,老师没有教任何知识,光忙着处理这些‘问题’小孩了。

    一会儿给这个换裤子,一会儿给那个拿卫生纸,一会儿又要解决这两个之间的矛盾,一会儿还得把莫名其妙突然跑到教室外的小同学拎回来。

    李老师快疯了!

    他到底是因为什么想不开,要带一年级啊?

    明明学校其他老师都很迁就他这个支教大学生,把他安排到三四年级的。

    他为什么要一头钻进一年级这个火坑里呢?

    李老师龇着牙,无奈地看着小甜甜学习班那七个小朋友,就像看热闹一样,冷眼看着教室里的小朋友闹腾!

    不对,李老师数了数,少了一个小姑娘!

    那个叫做乔慧慧的小姑娘没来!

    他记得清楚,他想带一年级,就是因为这七个小孩太聪明了,让他舍不得放过……不对,舍不得错过!

    李老师找到乔甜甜问:“乔甜甜小朋友,乔慧慧小朋友没有和你们一个班吗?”

    乔甜甜摇了摇头,有点烦躁,“没有,慧慧mama没有给她报名。”

    乔慧慧的命运进度条已经升级到了40%,但这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数据了,从那以后便一直没有涨过。

    乔甜甜盲猜,是因为她mama不肯给她报名读书的缘故!

    “没有报名?”李老师皱了皱眉头,现在不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了吗?上学都不用花钱,怎么还有家长不给孩子读书?

    老教师听说了他的疑问,笑道:“上学是不用花钱,可书本费、学杂费还有桌椅费都是要家长自己出的。”

    “两个学期,一年下来也得有个两三百。短见的家长就舍不得花这个钱。”

    老教师叹口气,“李老师你是城里来的所以不晓得,村里的孩子七八岁就是个小劳力,能做家务打扫卫生,还能帮着父母带底下的弟妹。再大一点就跟着父母下地,学做农活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