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玄幻小说 - 粮食危机[末世]在线阅读 - 第541页

第541页

    祝炎的意思,战士自然听得懂。

    战士道:“村里应该先瞒着,至少也要等下崽子,甚至生几窝以后再说。但上面一定要汇报。此外这兔子呢?”

    “兔子应该不用瞒着,”祝炎道,“外面就能买到。就是这猪,只怕除了京城外,绝大部分都没有。不能让他们轻易知道了。”

    战士晓得其中的严重性,点头叫二人放心。

    目光一刻不停的放在两头猪上,还是感觉有些不真实:“这么大的猪在以前都少见。我就是听说我爹妈结婚的时候,我爷给买来只四五百斤的大肥猪杀了宴客。可我从小到大最多只见过三百斤的。还以为是我爷夸张,或者那时候秤跟现在不一样。”

    项骆道:“我记得之前电视上还报过一两千斤的猪呢。这猪要是真养活,能养个十年二十年的。只不过之前杀猪都是五六个月就吃了。论起来还算猪崽子。”

    项骆自己是养了几年猪的,所以在这方面相当有发言权。

    战士听着直点头,随后拿出笔记本,将车上都有什么,写下来做好记录。

    这是规定。倒不是不相信二人。

    有时候战士不太明白带回来的是什么,二人还会解释一下。项妙妙有点害怕车上有陌生人,就跳到项骆的肩头,爪子趴在项骆的后勃颈上,探头往战士方向偷看。

    战士路过的时候还会伸手逗弄一下,小猫咪的小爪子就伴随着他的手指往前探。

    “你们这收获弄得我都想出去看看了。”村里头仅有的两只宠物都在项骆家里,算上项大宝那就是三只了。别人家想要都没有,都在末世初期没了。

    “其实现在外面说不上危险,不过我们这次确实是幸运的成分更大。好东西也看缘分。”

    现在的物资依旧是极度匮乏,能享受这些的也是少数人。

    而且不同的地方,稀缺的东西也不同。就像是这边的鸭子,拿去外地可能就是千金难求的好东西。同样能随便买来一两只的兔子,在本地就相当稀罕。

    二人也算是在外地,用对本地而言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外地常见的的东西。

    “早晚有一天会不缺的。”战士道,“上一辈儿那会儿不也是什么都没有,直到几年前什么都有了。那时候还是摸石头过河一点点摸索的,现在有以前基础,恢复什么都只是时间问题。说不定再过一两年,这猪也是谁家想养都能养的了。”

    这话也是一份美好的希望。

    等都登记好了,战士拍了拍项骆肩膀:“先回去吧,时间长村里得了信儿过来围观的话,你这两头猪就瞒不住了。尽快回去藏好了,我这先不说你回来了。”

    战士不说,可这么大一辆房车不可能不被人关注。

    第233章 第 233 章

    周二

    车子开进村, 村子里几乎瞬间炸锅,一传十十传百的,等车子到了自家门口, 已经大半个村子的人都知道往这边走了。

    家里这边安维二人已经知道了项骆要回来,所以早把大门打开了, 车库里原本的车子开出来,将房车停在了车库内。

    此时已经不少人跟着敞开的大门进了院子, 一边跟项骆打招呼问一路上的情况, 一边目光忍不住往项骆的车上飘。

    项骆二人也只从车里带下来两个大包裹, 随后车门一关,连车库都给锁了。

    “去哪儿还不都是一样,就算京城那边, 也是光秃秃一片。就是那边吃东西是真便宜,菜和rou都不贵。”项骆说的也都是村里爱听的话,让安维和袁朔接应一下,“回来还给你们带土特产了呢。”

    平时都不让外人进院子的。今天是刚从外地回来, 院子敞开了, 不过这人是进不了屋的,屋里也没那么大的地方让所有人都进去。

    好在院子里有遮阳网这挡太阳,干旱的天气,阴影下跟太阳下就是两个温度。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站着, 相互聊天热闹也不会太闷热。

    “那也是见过场面的了。京城那边肯定什么都不缺吧!你是看见好东西了。”一个大妈笑着拍项骆胳膊。

    项骆无奈道:“好东西是多, 可价格也贵啊。出门在外能带走的东西就那么一点儿,买的东西也少。”

    众人听了皆笑。这句话半真半假,村里也是半信半疑。项骆是村里头最有钱的,他说买不起,那村里想都不敢想了。不过既然出远门, 也不可能真的就带仨瓜俩枣出去,肯定是把家里好东西都带上,憋着买好的。

    “那有没有带回来什么好东西?我这打世道不好连村儿都没怎么出去,也想看看外面东西开开眼。”有人提议道。

    项骆拍了拍背包:“给大家带了点土特产回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不值什么钱。不过带回来好歹进京一趟。”

    众人皆好奇围的近了些,项骆将大包打开,瞧见了是一个个纸包,其实不用问是什么,包打开香味就散开了,在炙热的空气下,离得近的都闻见了。

    “茉莉花儿!”

    最先闻出来的先惊喜的喊了声。

    要说老北京最出名的东西,有很多。可要说每天离不开的,只怕多数人想到的都是茉莉花茶。

    其实这也是东北记忆最深的味道。

    当初工业刚起步的时候,这种茶也跟着工人们的崛起而融入进了千家万户。高强度工作的人们爱极了疲惫之下闻到的这股子侵入心扉的芳香。多少人是闻着这个味道长起来的,几乎是写进基因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