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长女安然无恙待在家中,周太傅不免又开始cao心次女周令月的事情。

    虽然她能适应书院生活,也从未抱怨过苦, 可他这做父亲的,到底是不放心她一个姑娘家和一群半大的少年整日相处, 在一处读书。

    月底时,周令月回家休息, 看见jiejie, 自是欢喜。可是当父亲提出她在书院读书不合适时,她愣了一愣:怎么了?

    一开始不是同意的吗?

    不是不同意你读书,主要是只你一个女子周太傅叹息。

    那再多去一些女学子不就好了?周令月一脸的理所当然,反正我打听过了,崇德书院不是不收女学子。

    周太傅拧起了眉。

    对了。周令月精神一震, 最近白大人新写了文章, 爹爹读了没有?

    周太傅嘿然一笑, 并不回答。

    白青松的新文章最近引发了热议,周太傅自然也有耳闻。

    周令月又道:爹爹,人家白大人说的很对啊,书院里很多人都在议论。我看山长他们, 也有招收女学子的意思,到时候就不是我一个人了。

    她眉飞色舞,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周太傅皱眉,他心里很清楚,如果之后有女子读书求学,如果白青松文章里说的都成真,那么这世道肯定会发生不小的变化。

    他自己是希望安稳,不想有乱七八糟的事情,并不想看到变革,但是瞥一眼女儿,一点点私心让他觉得好像也不是不可行。

    爹爹?周令月觑着父亲的神色。

    周太傅摆一摆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你先回去歇着,这儿没你的事了。

    周令月哦了一声,耷拉着脑袋走了。她暗暗撇了撇嘴,心说,你把我叫过来,又跟我说没我的事了。反正什么都是你说了算。

    继白青松白大人之后,周太傅也新写了文章。他把重点放在女性接受教育上。

    这篇文章,程寻也看了。在她看来,周太傅的观点相对于白大人来说,略有些保守了。

    周太傅强调给女性受教育的权力,并不是因为男女平等之类,而是考虑到女性将来会成为母亲。

    儿子在成长时期,尤其是未进学时,接触最多的不是在外谋生的父亲,而是十月怀胎生下他的母亲。

    如果他的母亲知书达礼博学多识,肯定能更好地为儿子起到启蒙作用。

    孟母三迁,画荻教子。

    毫无疑问德才兼备的母亲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周太傅洋洋洒洒一大篇后,给出了重点,建议兴办女学。

    不过不管观点怎样,对程寻而言,这篇文章都出现得甚是时候。

    她略一琢磨,不知道周太傅做这样的文章和他的女儿周令月有没有关系。

    前不久白大人关于女性的文章传遍京都,如今热度还没完全降下,周太傅的这一篇文章就又出世了。

    京城里消息传的快,读书人也多。

    周太傅的新文章也引起了热议。

    太上皇还在位时,曾出过程氏女因才华而被定为太子妃的事情。这还没过多久呢。

    如今新皇继位不久,看这风向,大约对女子有才这一点,并不反对?

    有白大人和周太傅这两篇文章带头,也有人跟着试探着写或支持或反对的文章,都颇有影响。

    程寻每日到崇文馆工作,段和似乎对此极为感兴趣。只要一出新文章,他那边就有誊录好的。他会念给程寻听,还要同她一起分析。

    你当初是不是也这么想?段和不知怎么,把话题转到了程寻身上,诶,抱歉,我忘了,你当初读书是有原因的。

    他记得先帝的说法,似乎是她的孪生兄弟被过继出去,她母亲忧伤成疾。她扮成兄长模样去读书,就为了哄母亲高兴。

    程寻正在想事情,闻言啊了一声,片刻后回过神来,摆一摆手:也不是。

    近来的事情让她隐约有种思想变革即将到来的感觉。

    这些天关于女性究竟该怎样怎样的文章很多,国子监、书院等读书人聚集的地方议论此事者很多。

    白大人周太傅他们名声极响,自有拥戴者,认为他们说的很有道理。可也不乏反对者,依然觉得女性读书不可取。而且真要读书的话,在家中请夫子,不也行吗?当然,请夫子单独教授确实比进统一的书院读书麻烦许多。

    茶馆酒楼等地的说书人据说也换了新的故事。这一点,程寻也不奇怪,书院的说书人一向是紧跟时代潮流的。

    大周对思想的禁锢并不算多严重。只要不辱骂朝廷,不辱骂皇室,没有煽动霍乱朝纲就行。事实上,太上皇和姚氏之间的动人爱情作为帝后恩爱的典范,在民间广为流传。

    对朝廷的正面夸赞或议论,朝廷并不阻止。

    听三哥程瑞说,现在已经出了好几个关于才女的话本子和演义故事了。甚至茶馆里近来最流行的就是女状元的故事。

    想什么呢?段和伸手在程寻面前晃了晃,试图唤回她的注意力。

    啊?我在想,如果媒体再发达一些就好了。程寻轻声道,纸笔相传毕竟有点慢。你说,发行报纸怎么样?

    什么?段和没听明白。

    程寻解释:和朝廷的邸报差不多,都是文章,统一刊印,发放各地。不过上面不一定是朝廷政令,可以是文人墨客孙做的文章。

    何必这么麻烦?段和不解,邸报上才能有多少东西?而且,哪个书局愿意给你刊印?

    他本想说这得朝廷应允,转念一想,算了,不说了。

    程寻沉默不语,心里暗暗琢磨着可行性。

    你是想捣腾个《新青年》?系统冰冷的电子音忽然响起。

    程寻微怔,继而思绪急转。《新青年》?她连连摇头,不是不是。

    不过思想解放的话,肯定有好处。

    程寻在这样的潮流中,和父亲程渊商量了一下,也刊印了一些曾祖父的手稿。

    而程渊也写了点东西,并且强调了一下崇德书院面向天下有才之士招生。不问年龄,不问贫富,不问男女。只要德行好,才学好,能通过书院的入学测试,书院都会接纳,如果家境实在太差,还会酌情减免束脩。

    程寻心说,这也算是为自家书院打广告了。

    不过看起来广告效果不错,还真又有不少人来崇德书院读书的。

    在新报名到来的学子中,竟然还有姐弟两人。

    程启有些诧异,这是第一个光明正大以女性身份来报名的学子。他不觉多看了两眼。

    看什么?不是说,崇德书院也收女人吗?说话的是弟弟木长青。他身形微动,将jiejie挡在了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