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历史小说 - 独家鉴宝师在线阅读 - 第3节

第3节

    “你——”董事长咳嗽一声:“应聘鉴定师?”

    “不错。”她气定神闲地走到董事长面前。扫了一眼他桌上的布置。再看了那一套茶具。全部心里有数了:“一向久闻贵公司的大名了。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虚传。董事长也是个风雅之人呀。喝茶用高仿的明永乐青花压手杯。”

    那黑衣男子笑了笑:“有意思。”又把自己面前的一只茶杯推了出来:“这个呢?”

    沈悦不假思索道:“这是“折腰”杯。折腰典故,出自《晋书.陶潜传》——“不为五斗米折腰”。此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有青花、五彩、米分彩及各种单色釉产品。意雅,图隽。聚香,聚味。杯身流畅,并且贴合手部曲线。很为藏家所喜爱。”又看向这男子,笑道:“我猜,您一定是董事长的贵客。因为折腰杯是要对方屈尊事人的时候,才用的。”

    黑衣男子点了点头,换了另一只:“这个?”

    哪里难得住她:“这是高仿汝窑的六方杯。喜欢汝窑的人,常常用这种杯子喝茶。它的造型是几何六方形,稳重大气,棱角分明。因为器形方中带曲。所以寓意: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上位者假如使用这种杯子,便是告诫下人遵纪守法。”

    男子的眼眸亮了亮,而那经理,也是几乎站了起来:真行家啊!

    但,男子的考验还没完。他最后推出了一只造型更为奇特的杯子:“这是什么茶杯?名字是怎么来的?用处是什么?”

    这么多个“什么”。连董事长自己都回答不上来!

    但听小女孩掷地有声道:“这是高仿孔明碗。由两只碗粘合而成,两碗间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称孔明碗,亦称诸葛碗。始烧于北宋龙泉窑,明代景德镇也有烧制。优点是隔热。民国的时候,市场上的隔热杯就是学这种设计的。”1

    男子这一回是彻底服了。于是倒了一杯茶,放在了桌沿上:“小姑娘,这一杯敬你。”

    她很大方地喝了下去。用的是功夫茶的喝法:用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先不急着一饮而尽,而是一闻,二品,三轻呷。最后才喝茶。一系列的动作,做的行云流水一般。真是久久浸yin茶文化的人,才能喝出这一番风度。

    喝完了。这黑衣男子拿起帽子,要走了:“戴兄,既然有这么厉害的人才来你这里应聘。那我不必留下了。祝你们合作愉快。”

    董事长急了:“萧老弟,你等等……哎。”

    原来这人真的是来应聘的啊。她刚才是不是……抢了人家的活儿?

    等人走了。董事长又推了推眼镜,打量起来了她。大概是沉思了一会儿,喊来了一个人,道:“从库房中,随便取出十件东西过来。”

    东西取过来了。董事长看着她:“说一说这些古董的年代。每个不超过五分钟。”

    她走上前去,第一件是德化窑的梅瓶。浮雕了梅花。短短十秒钟。她连上手都没上手。底下的胎也没看。就认了出来:“明初,德化窑梅瓶。”

    董事长刚准备喝一口茶,呛住了:“为什么是明初?”

    沈悦解释道:“德化窑的梅花图案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德化款的梅花,一共演变出十八种样式。具体的演变特点是:花瓣由简单,单薄。变得肥厚,丰腴。枝干由一枝两枝,逐渐递增到三枝四枝,乃至千树万树。”

    她又端起梅瓶:“再看这一件梅瓶,花瓣又瘦又窄,是单瓣的腊梅花。花蕊稀稀疏疏,只用墨点来表示。显然是明代早期的风格。”

    董事长点了点头,接着下一件。沈悦统统是信手拈来。十几秒钟,就能说出古董的来历。简直就像东西就是她造出来的一样。

    董事长最后终于服气了。开始商谈签约工作协议的事情。

    当今社会,古董鉴定师人才,十分难寻。上档次的鉴定师,年薪要出到几百万。而沈悦的刚才的表现,已经是专家级别的了。但她年纪小,只是纸上谈兵说真品。董事长开出的薪酬只有一个月一万块钱。而且只算“实习工。”

    董事长道:“年纪,并不算问题。你让你的监护人同意就行了。很多鉴定师也都是兼职。只要工作努力,几年后转正也可以。”

    沈悦答应了。毕竟,一万块钱够全孤儿院顿顿改吃大米饭了。

    ☆、第004章 二狗

    中午,回到孤儿院。

    沈悦带回来了一袋子大米,一袋子面米分,还有从超市买的冷冻鸡大腿。拿到厨房,王婶就惊呆了。沈悦告诉她:“我找到工作了。老板预付了我一个月的工资。这些买给弟弟meimei们补充营养。”都是长身体的小孩子嘛,成天啃土豆怎么行。

    沈悦又把这消息告诉了孙院长。孙院长几乎惊掉了下巴。摩挲着工作合同,两行浑浊的老泪就出来了:“出息了。我家老大出息了啊!”

    老大。就是她,孤儿院的第一个孩子。昵称老大。

    中午,孤儿院吃上了有史以来最美味的一顿饭。兔唇的孩子喵喵靠在她的身边,扒拉着脍炙得红红的鸡大腿。调皮的男孩五星,六斤,八一,坐在了一起,互相抢对方碗里的东西。而七七在喂五岁的九凤,米汤从嘴唇两边流了下来。

    孙院长说:“吃吧,吃吧。老大有工作了,以后咱们可以吃上大米饭了!”

    “谢谢大jiejie!”一片童音灿烂。

    吃完了饭。沈悦就要和孙院长谈一谈了。她有这个心思,现在存点钱。将来好做古董倒卖的生意。凭借她的眼力劲,只要是漏,都逃不过。当然,她得比较含蓄一点说。就跟孙院长道:“爷爷,我想每个月存个五千块钱。”

    剩下来的五千,才是生活费。

    孙爷爷正在看报纸。闻言,一开始没吱声。后来才戴上眼镜问她:“存这多钱,干什么?”

    “我在想,存钱以后开个店面,做生意。毕竟弟弟meimei总归要长大的,开支会越来越多。开一家小店。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就业。

    孙爷爷点了点头:“那你自个看吧。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

    “好的。”她凑上去:“爷爷,我没身份证。你替我办一张银.行卡。以后我把钱存在卡里面。”

    于是下午的时候,她就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银.行卡。

    从林悦的记忆里,她知道这么小的磁卡,可以存很多很多的钱。还真是提携方便。现代社会的很多高科技,她还要慢慢琢磨呢。

    看报纸是个很好的学习方式。还可以了解一下国家大事。于是,沈悦一下午都泡在报刊室里头。孙爷爷收藏的报纸,杂志,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都有。她专门挑一些和古董,鉴定,历史,有关方面的看。很快知道了不少消息。

    沈阳奉天,自古以来就是古董行走的便宜道。现在,这里的古玩行业也很发达。但像其余很多行业一样,如今奉天的古玩市场是被垄断经营的。垄断的人姓韩,叫做韩焯。本来是酒吧唱歌的。也就是……戏子?!穷戏子却混成了传奇企业家。

    不过,小道消息称,这韩焯之所以能上位成功。不过是因为他抱上了金大腿——投靠了上海地产王,古玩大亨,杜墨。

    而谈到杜墨,中国没有哪个不叹息的——杜墨今年七十有六。是民国大佬杜月笙的旁支后代。改革开放之后,杜墨靠一己之力。把杜家经营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古玩商。然而,一代权贵。显赫高门的杜家,十四年前,却发生了天大的意外。

    杜墨的独生子和儿媳,长孙来沈阳参加国际展览。后来全家人死在一场海难当中。

    具体的,沈悦也不感兴趣。她又翻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沈家。等到吃晚饭的时候。就问了问孙爷爷,孙爷爷只说了一句:“没听说过。”

    第二天去上班。戴老板,也就是董事长戴培倒是知道一二:“沈家?你是说民国大佬沈铎的那个沈家?他们家啊……沈老爷子一死,就没落了。后来文.革爆发,沈家好像还外逃了不少人。现在,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沈悦眼泪模糊了视野。原来,她被日本人杀害后不久,爷爷就因为伤心过度过世了。

    可惜了五百年沈家,最终烟消云散。

    在老板面前,不能哭。但心里难过的不行,沈悦就去厕所大哭了一场。她向来不是个柔弱的人。但是从小无父无母,把亲情看得十分重要。然而,爷爷他走了……哭够了。肿着眼睛出来,一推开门。却发现外面站着个高个女孩。

    这人她见过,服务员颜洛。

    颜洛用一种别样同情的目光看着她:“小meimei,你叫林悦对吧?你哭什么?”

    “我,我没什么。”她揉了揉眼睛。

    “是不是公司有人欺负你?”颜洛道:“甭怕,假如谁欺负你。姐替你教训他!”

    她感激她的好意:“真的没有。就是……想到了过世的爷爷。所以心情不太好。”

    颜洛叹了口气:“我爷爷也过世了。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现在家里,也就剩下一个奶奶了。”

    这是她第一次听一个现代人谈及家庭。颜洛是个大方直爽的女孩子,并不忌讳她是个陌生人。两个人走到休息室,聊了一会儿。听到她是孤儿院的孩子,颜洛震惊了:“孤儿院的?!那你……怎么成了我们公司的鉴定师?”

    “小时候看过这方面的书,记得比较牢。”

    “难怪。”颜洛没怀疑,又问她:“那你有几个弟弟meimei?”

    “八个。我是老大。”当然,她只见过七个。第九个孩子,一个叫做二狗的小男孩,从没见过。

    “那孤儿院的生活,很困难吧?”

    “不错。”她叹了一口气,说到“天使之家”的现状。也是唏嘘不已。九个孩子,三个不同程度带病。还有一个在外鬼混。

    “要不然,晚上我去你家看看?”颜洛很热心道:“帮你的弟弟meimei也做一点事嘛。”

    沈悦点了点头。她也算是幸运,一进公司,就碰到这么好的人。于是道:“孤儿院晚上太忙了。要不然,你周末的时候来。”

    “就这么说定了。”

    下班回去的时候,颜洛陪她走了一段。经过农贸市场,她进去买了点菜。洋葱摆不坏,鸡蛋便宜卖。结账的时候,颜洛抢着替她付了。她有些不好意思:“谢谢你。”颜洛则道:“没事儿。替我向弟弟meimei们问声好。等到星期天,姐带糖给他们吃哈。”

    告别了颜洛之后。沈悦就坐上了公交车,回家。

    车厢里,不知谁在播放手机音乐。咿咿呀呀的中国风。是珈蓝夜雨,洛阳长安寺。她侧过脸,看到歌曲名《烟花易冷》。真奇怪,为什么不是个女孩子唱的。印象中,大上海的舞台上,这种靡靡之音都是女人的专属。

    车到站了。她拎着菜下了车。然后顺着小河往回走。周围是安静的筒子楼。黄昏倾泻,将最后一缕彩霞收敛。听到前方有什么动静,下意识地抬起了脸,她的目光越过基督教堂那尖尖的塔尖,落在了前方一群小孩身上。

    小孩围着小孩。而她,宛如被蛊惑了一般。看向了最中央的那个孩子——那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身条还瘦瘦矮矮的。但下颌扬起,弧度好看。睫毛又长又密,大眼睛,黑白分明。肩膀略宽,适合依偎着梵阿玲的弧度。

    真漂亮。天使一般的小男孩。但全身上下很脏乱。小男孩把手插.进松松垮垮的裤子口袋里。眼眸中带着反叛的倔强和冷漠。

    这年纪,这容貌,和这眼神,这装束搭配,令人感觉一声叹息。

    而林悦的记忆后知后觉地跳了出来。告诉她这男孩叫做二狗。没错,孤儿院的第九个孩子。因为发现的时候,和一条狗在一起。所以取名二狗。

    真没想到,最后一个孩子,居然这么……美。

    眼下,仿佛是一群小孩围攻他。二狗的脸上已经黑漆漆的,是被抹了泥水。而另一个高个子的男人,正在拿着竹条抽他。但是二狗一声不吭。

    沈悦走了上去,要阻止这群毛孩子。但她手无寸铁,很快,孩子们的目标转变成了她:“哪里跑出来的母猪!”“砸她!砸她!”“臭娘们,滚一边去!”菜,落到了地上。沈悦想,自己是不是犯傻。怎么不叫大人来。

    她奋力反抗着,但是这群熊孩子,根本下手没个轻重。

    正在想怎么办的时候,忽然听到一声“住手!”然后,一个野孩子,飞了。没错。飞了。她傻了。看着刚才的“受害者”二狗,飞起一脚。踢飞了一个野孩子。与此同时,他拿起地上的一块砖头。砸向了带头的一个大孩子。

    所有人都傻了。只有二狗吐了一口吐沫。道:“再打我jiejie,我把你们一个个杀了。”

    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说“杀”这样的字眼。单薄的手上,拎着一块大砖头。眼眸染血色,好像随时就要和谁拼命似的。

    其余的野孩子,居然被吓得不敢动弹了。

    沈悦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但是!人在这种窘迫的境况面前。想的不是协商,报警,等等俗办法。她心知肚明,红了眼的混混,就像杀了人的日本鬼子那样可怕。所以她拉起二狗的手,就往天使之家跑。一群人追,但是没追上。

    一口气跑到了天使之家门口。关上铁门。沈悦才站住了脚:“呼呼呼,二狗你……”

    二狗松开她的手。很嫌弃的表情:“我叫阿泽,别喊我二狗。”

    ☆、第005章 教学

    阿泽,这是二狗给自己取的代号。

    但是相比于二狗。沈悦更不想叫这个代号。你又不是上海的青帮,叫什么阿x。装什么大哥?于是坚持说:“二狗。”

    “我走了。”小男孩转身而去。

    “嗳!等等!你不回来吃饭了吗?!”她拉住二狗的手。小男孩用力抽,抽不出。就瞪了她一眼:“我不吃土豆泥。难吃。”

    “今晚有鸡大腿和洋葱炒蛋。”她举起手中的菜。小男孩的眼睛亮了亮,吞了口口水。沈悦又道:“再说,你打伤了人家。万一人家的家长找你麻烦怎么办?听话,回家去。”说完,她连拉带拽,把二狗拉了回来。

    孙院长用鼻子出气,哼了一声:“回来啦。这次怎么不鼻青脸肿。”

    二狗也哼了一声:“吃亏的是他们。”又使唤王婶:“饭好了吗?!我饿了。”

    听听。沈悦无语。这孩子真缺教养。可惜了这么好的外在条件。吃完饭。她决定好好跟二狗谈谈心。于是把小孩拉到了房间。拉上窗帘,抵上门板。捉鬼一样的神秘。开口就道:“下午,那几个人打你的背。疼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