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言情小说 - 元配之训妻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29

分卷阅读229

    刘婷忙道:“婷儿一向对姑母崇敬有加,在姑母面前不敢有丝毫的虚假。”

    刘太后不信,说道:“你是看丘如意的日子过得甜蜜,心中不服,跑来使坏的吧。依姑母之见,你还是把心思都放在自己和安世平的身上,把两人关系处得好了,再早日生个儿子,日子不会输给任何人的。”

    刘婷一听到说“早日生下儿子”,心中的火气便窜了起来。

    安世平除了洞房之夜外,便不再进她的屋子,她怎么可能生得出儿子来。

    原来安世平与那妾侍情意正浓,曾许诺让妾侍生下长子来,也是为了打压刘婷的气焰,故意为之。

    刘婷虽骄横却不傻,过了这些时日,她也早就明白安世平的打算,心里便不由唾弃丈夫起来。

    若他真是个有担当的,何不摈弃世俗人的眼光,娶那个妾侍为正妻?

    偏他还不敢得罪刘氏,明知自己德行有失,还是硬着头皮娶了自己。须知知妻妾有别,若是别人或许也就作了幌子了,自己却可不是任他人揉捏的,所以二人关系越闹越僵。

    当然这一切,又被刘婷归罪到安世诚夫妻的头上。

    只见刘婷冲着刘太后撒娇道:“就算是婷儿夹带了私货,可也是为了安氏江山和刘氏家族着想。姑母您想:如今丘氏三女姻缘只不容小觑,卢国公府倒也罢了,却连着袁将军、安国公府和梁王府,这三家可掌着兵权在军中极有威望。眼看丘氏子弟中了进士,偏多是未婚者,只要他们这次殿试名次好些,就能进了翰林院,数十年后,便是朝中肱骨大臣,您好朝中文臣们岂不放过这些好女婿人选?一来二去,丘氏竟连接了朝中文武重臣,关键时刻,竟成一呼百应之势,姑母不可不防啊。”

    刘太后这些时日的心事不由被刘婷挑了起来,此时便只笑道:“罢了,你就会危言耸听,被你这么一说,以后天下只知丘氏不知皇上和刘氏了。你也好长时间没来宫里玩了,御花园里倒是新添了不少的景致,姑母这里还有些事处理,你且随女官前去游玩,姑母一会就到。”

    刘婷不由急道:“姑母要防患于未然啊,不可再任由丘氏这样下去了。”

    刘太后被缠不过,只得道:“罢,罢,姑母答应你,殿试不抬举任何一个丘氏子弟,挫一挫丘如意的得意,这样你可还满意。”

    刘婷闻言,心满意足地随宫人去游玩,独留下刘太后在那里若有所思。

    这时,便有小太监来传报:皇上已经睡醒了,请太后娘娘过去。

    刘太后忙将竹剪递给身边的宫人,急急去看儿子。

    此时,长兴帝精神尚可,请母亲坐下,直接开门见山道:“儿子的身体一时半会也恢复不了,倒是早早殿试了,以安天下文人的心才是。”这时,便有小太监来传报:皇上已经睡醒了,请太后娘娘过去。

    刘太后忙将竹剪递给身边的宫人,急急去看儿子。

    此时,长兴帝精神尚可,请母亲坐下,直接开门见山道:“儿子的身体一时半会也恢复不了,倒是早早殿试了,以安天下文人的心才是。”

    第一九三章 听之任之

    按大楚朝例,众进士通常要再经殿试,由皇帝主持确定进士名次,再据此给众进士授予官职,偏长兴帝此时旧疾复发,殿试便一推再推,竟拖了这么长时日,众进士们难免心浮气燥。

    刘太后亦点头,道:“殿试的确拖的时间太长了,若再继续推下去,怕不仅文人们心中不安,天下臣民们也都该不安心了。只是你的身体最经不得劳累,这可如何是好。”

    长兴帝笑道:“儿子的身体这几日已有起色,那日想来倒也能支撑一会儿。”

    刘太后责备道:“你是皇帝,殿试忽然重要,然与你的龙身相比较,却是一文不值了。母亲也想过了,不如就召所有进士暂入翰林院学习,等你龙身大好,再殿试也不迟。”

    长兴帝摇头叹道:“儿子这身体实在没个准头,再多拖延几日殿试也没什么意思。儿子方才倒是想了个省事的法子,这次殿试前先复试,未通过者直接点为三甲进士,通过者方有资格殿试。”

    刘太后闻言点头笑道:“这倒也不失一个好办法,一来殿试又能拖上几日,说不定到时你的龙体已然安康,二来,皇儿到底也能省些力气。只是由谁来作这复试官呢,皇儿可有想好人选?”

    长兴帝笑道:“复试考官简单,可由翰林院大学士充任,再从其他各部召几位做为副考官,另外,安世诚颇有学识,京城内外的文人们也大多服他,倒可以让他也充当做个副考官。”

    刘太后不由垂了眸,慢慢说道:“皇儿现在身体较之前几年已经有些许的起色了,如今这般考虑地为安世诚以后治理天下铺路,也未免太心急了些吧。你的身体反反复复,何尝不是你忧思过重殚精竭虑所至,听母亲一句劝,你只管照料好自己,只要你好好活着。便不会有皇权更替之事发生,天下臣民便仍能安居乐业,岂不强过你现在费尽心思为安世诚铺路千倍万倍。偏你非得cao不该cao的心,只为成全他人。倒生生将自己累垮了,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长兴帝心里暗叹一口气,他的身体他自己心里很清楚,这段时日面上看着还好,却不知早就是灯尽油枯的境地了。他都怀疑自己现在到了回光返照的地步了。

    他当日也曾立下雄心壮志,要做一位名君,偏上天和他开了个玩笑,他做皇帝也有七八年了,先是因为年幼,后来长大却又因身体抱恙,几乎不曾真正上朝听政过。

    长兴帝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撑多久,即便如此,他仍然不曾忘却自己的志向,他要对得起尊他为“圣上”的千千万万的子民们。所以他要在有生之年选一位可以代替他守护天下的仁德之君,哪怕他因对天下无功又早亡而被天下人遗忘。

    他也知皇权更替时节,天下最容易动荡,最终受害的是那些手无寸铁平民百姓。

    他既然已经选定人选,便要尽量让新君能顺利执掌朝政,让朝中老臣们臣服,他是没办法帮到安世诚了,不过倒是可以帮安世诚借此次考试考察人才收买人心。

    可是这些话,长兴帝不好对母亲说,因为这些打算皆是在自己活不过三年后基础上。这对一个母亲来说,实在是件残忍的事情。

    其实长兴帝的打算,刘太后如何不知,她这些年因为垂帘听政的缘故。虽也醉心于权力,但若在儿子和权力之间,她宁可自己是天底下最卑贱之人,也要让儿子能长命百岁。

    她甚至自我催眠地认为,只要不去安排继任者,儿子就能一直活下去。

    此时见长兴帝不为自己的话所动。刘太后便又笑道:“便是不提那些扫兴的事,安世诚也不适合作考官。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