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言情小说 - 黄金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17

分卷阅读1517

    服、摔盆以及守制等,中国历朝对此都有许多相应的礼制规范。

    这种方式直到现在还在中国保留着,就比如说是喜丧,喜丧一般分为全福,全寿、全终,全福是指生前自家门内人丁兴旺,形成一大家族,全寿说的是亡人的年龄,一般满八九十岁,甚至突破百岁大关,最低也须超过“古稀”(七十岁)之年,年纪越大、越老,越符合“喜丧”的条件。

    全终就比较好理解了,亦称“善终”,意为圆圆满满地结束了一生,民间以为,死者生前积德行善,广做功德,临终则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无疾而终”,自然老死。此即被视为“喜丧”的根本条件。

    一般符合上面这三个条件死亡的老人,家里都要大肆cao办,热热闹闹的将老人安葬入土,要知道,农村可不流行公墓,即使火化之后,还会按照严格的遵循各种流程,让老人入土为安。

    上面说的是殡,而作为葬形式的演变,最突出的是厚葬,它表现在坟墓、墓前摆设、陪葬物等方面,它所极力要显示的是社会等级贵贱的区别。

    夏、商、周三代以前,中有说“墓而无坟”,即墓上不起坟堆,也不立碑,但墓中的陪葬品习俗则早已有之,至春秋战国之际,开始出现坟普遍流行坟丘式的墓葬,而且越修越壮观。

    描述当时的厚葬是“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丘陇必巨。”

    各国君主、贵戚为了示威、示尊、示富于天下,也纷纷在坟丘上大肆炫耀攀比,载:秦始皇动用72万人为自己建造坟墓,“坟高五十丈,周回五里余,号曰‘皇陵’,至今尚在。陵者,山陵也,后世奢侈帝王皆效法之。”

    为了限制坟墓规模的无限制攀比,并使“贵贱有差”,各朝代也在礼、法上予以规定,如规定:“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规定:一品官坑高一丈八尺,二品以下,每低一品减二尺,六品以下八尺。

    宋、元、明、清大体沿用此规定,同时,帝陵的墓中建得如同宫殿,称为“地宫”,地上也修有宫殿式建筑,如同皇宫,明十三陵和清东陵,就是迄今保存得较完好的帝陵及其宫殿式建筑。

    由于隆丧厚葬需要有相当的财富和社会地位,故历来的中国社会隆丧厚葬都是由皇室、贵戚、富商大贾率先推动的。

    如秦始皇陵,目前出土的还只是陪葬墓之一,已出土的陪葬俑、步兵、车兵、骑兵陶俑就多达近万件,马俑五百余匹,木质战车一百三十多辆,而且,兵、马之俑与真人、真马的高度大小相当。据有人推测,象这样的陪葬墓的秦始皇陵的前后左右应各有一座(已挖掘的位置在正东)。如果将秦皇陵全部挖掘,其陪葬品还不知有多少。

    汉景帝时洛阳的赌徒剧孟,其母死,参加送殡者多达官富豪,光所乘的车子就有一千多辆,轰动洛阳,时人乃至以此观剧孟的交际能力和为人们所尊敬程度。

    这一隆丧厚葬之风历代沿袭,迄至明、清,即便今日亦大有热衷者,就像前段时日爆出的某地富豪出动上百辆豪华轿车为母出殡的事情,其实和剧孟葬母的心态差不多,都是在彰显自己的能力和财富。

    当然,由于隆丧厚葬浪费人力、物力,鼓起社会的铺张奢侈之风,因而历代都有反对者。早在春秋时墨子就极力反对,并提倡“节葬”,并反对鬼神之说。

    各朝代开国之初,民风俭相,社会经济极待恢复,朝廷为休养生息,故历朝开国几代帝王都能大力提倡简丧薄葬,并大体能行之效。如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高宗等都提倡过“薄葬”。

    但朝代进入中,后期,隆丧厚葬这种风气,就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奢侈之风一同成长起来,直到该朝代垮台,新朝代建立,新一轮循环又重新开始。

    所以每一座隆丧厚葬的大墓,几乎都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研究墓葬内的殉葬品已经墓葬形式,就能对数百年甚至数年前的文化形态有直观的了解,这也是考古学的深深吸引着庄睿的魅力所在。

    不过可惜的是,河南虽然墓葬众多,但庄睿走了一路,大多墓葬都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就算庄睿有眼中异能,可以看透地下墓xue,但是完整的墓葬还是一座都没有发现,这也说明了财帛动人心,千百年来有无数的盗墓者在大发死人财。

    “我说庄睿,安阳西北的那座墓葬,十有八九就是高陵,你怎么也没有兴趣啊?”

    任博士所说的高陵,就是历史上三国曹cao的墓葬,前天在经过安阳的时候,当地考古部门正在准备发掘这座东汉大墓,不过庄睿对那座曹cao墓兴趣不大,这让任博士有些不解。

    “呵呵,师兄,曹cao有七十二疑冢,哪里会这么容易被发现?”

    庄睿笑着摇了摇头,那座墓葬的规模是不小,但是庄睿通过眼睛早已发现,里面的陪葬品却是不多,想必早已被盗墓贼光临过了,即使发掘出来,意义也不是很大。

    第一千八十四章 华清池

    曹cao生性多疑,并且生前为了筹集军饷,组建了第一个专门负责盗墓的军队,摸金校尉一职也是由那时传开的,东汉末年,曹cao的军队几乎盗遍了东汉之前的历代大墓,这也是历史上最早的官盗。

    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而那位三国枭雄恰恰相反,他是生前亏心事做的太多了,死了之后自然也怕别人来盗掘自个儿的墓,所以曹cao下葬之前,一共安排了七十二疑冢,七十二疑冢的典故从东汉至今一直广为流传,历代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莫衷一是,到现在也没有个定论。

    不过在河南地区盗墓成风,庄睿在安阳附近探查了好多地下带有古物的墓葬,发现全部都被人盗掘过,从盗洞上来看,近的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远的估计都能追溯到明清时候,实在是没有多少发掘的必要了。

    按照这种情形,庄睿推断,别说曹cao布下七十二疑冢了,就是布下七百二十座疑冢,恐怕也难逃盗墓者的疯狂盗掘,是以他对寻找曹cao墓完全失去了兴趣,在河南逗留一周之后,还是离开了。

    庄睿的这次野外考古,不仅想发掘一个有考古价值的大墓,也是想将河南陕西包括甘肃新疆以及内蒙等省份的墓葬分布好好考察一番,将其写入到自己的博士论文里。

    尤其是甘肃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