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小说吧 - 言情小说 - 重生民国俏厨娘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6

分卷阅读156

    家定下来的事,寇珍一片好心,阿俏自然也不能以自己的一片好恶来左右旁人的决定。

    “唉,阿俏,你放心吧。曾华池与我义父是多年的好友,看在我义父的面子上,‘醉仙居’这次肯定会用心来帮我们的。”寇珍安慰阿俏。

    “再说了,你上回也看到的,醉仙居三楼那么敞亮的大厅,省内独此一家,‘小蓬莱’什么的都是比不上的。那样开阔的地方,用来摆‘烧尾宴’,才是最好。”

    阿俏听寇珍这话说得在理,不由点点头。须知“烧尾宴”乃是唐时名宴,讲究的是辉煌气象。若是场地逼仄,宾客前来,全挤着坐在一处,那就是“小家子宴”,与“烧尾”二字没什么关系了。

    想到这里,阿俏就点了头,拉着寇珍的手,笑着说:“那感情好,一切全听你的。”

    本省商会会长曾华池的私宅就在距离醉仙居不远的闹市之中,是一出清幽典雅、闹中取静的大宅院。宅院旁边还有一处小院,与曾家宅院有一道暗门相连。

    曾华池入夜之后才从这道暗门过来,敲开小院最末一进的月洞门,有女仆引他进门,“老爷,您来得正好,三姨太正在等您。”

    曾华池不禁一阵心痒,搓着手对那女仆说:“这里没你的事,你下去吧!”

    他走进一间香闺,不见他那位三姨太的人影,四处转了转,才听见有人“噗嗤”笑了一声,从屏风后面款款移步而出,来到曾华池面前。

    这女郎不过是穿着一件最寻常的夏季真丝睡袍,睡袍质地柔软,松松地挂在她身上。女郎足上则踢着一双鞋面上嵌着牙雕的拖鞋,衬得她足上的肌肤一片玉色,看上去比象牙还要光洁柔滑。

    “三姨太!”曾华池恭恭敬敬地行礼,目不斜视,生怕将眼前女子这副情形看多了,自己把持不住。

    女郎“嗤”的一声笑了出来,随意往身边的湘妃榻上一靠,娇声唤道:“老爷,对外我可是您的三姨太,您见了我,如何又这般客气?”

    曾华池额头上有汗,连声说:“不敢,不敢,三姨太是任大帅的人,小人对任帅十分景仰,而对三姨太从来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

    女郎冷笑了一声,随手将撂在湘妃榻旁的一叠报纸掷在曾华池身边:“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

    曾华池取来报纸,扫了两眼,面上立即堆满了笑,说:“三姨太,这就是两个不懂事的小姑娘小打小闹。我可是将她们那点儿小心思摸得一清二楚,她们对外声称是比试,其实不过是想联手推这‘烧尾宴’而已。”

    那位三姨太“哦”了一声,念道:“唐时烧尾重现省城,寇珍阮俏谁拔头筹曾老爷觉得这只是两个小姑娘小打小闹?”

    曾华池哑了哑,登时想起面前人与寇珍阮俏之间的一段恩怨,脸上立刻出现决绝的神色,伸手为刀,在空中虚劈一记,说:“我听三姨太的吩咐,三姨太说怎么处置那两人,我就怎么做!”

    三姨太听见,忍不住笑了起来,随意甩脱了右脚上牙雕的拖鞋,露出用凤仙花染红的五点小小的指甲。这只纤足的足尖冲曾华池轻轻地勾了勾,人则缓缓开口:

    “不急,不急……曾老爷既说是小打小闹,那就是小打小闹。不如我们……先来谈点儿正事儿?”

    曾华池见了她那只脚,就已经口干舌燥,一个字都说不出,待到对方发话,这曾华池大喜,方才上前,伸手捧住了那只纤足,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摩挲着,直到那女郎舒服地叹了口气,曾华池才腆着脸,冲湘妃榻攀了上去。

    第98章

    烧尾宴,名字很怪,却寓意极佳。传说鲤鱼跃龙门,经天火烧掉鱼尾,才能化为真龙,因此这烧尾宴多为庆贺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所举办的宴席。

    自唐以后,烧尾宴,尤其是烧尾宴上的菜式鲜少能见,所以这消息一出,整个省城的饮食界都被震动了。

    寇珍与阿俏安排的这“烧尾席”,供设二十个座次,请二十位客人入席品鉴。“二十”这个数字,自然是为了配合阿俏那二十幅“辋川图小样”。

    除此之外,另设了二十个旁观的席位,席上也供应一模一样的菜品,只是最经典的两道“看菜”,“素蒸音声部”和“辋川图小样”,这旁观的席位就真的只能“旁观”,无缘最后的品尝。

    一共四十席,大多由寇家安排,阿俏拿到手的席位不多。可越是这样,越显得寇珍是在她所知的圈子里提携阿俏。

    因为寇家的缘故,邻省一名军政要员何文山何参谋应约而来,是与座身份地位最高的,除何参谋之外,本省经济署长文仲鸣、商会会长曾华池、饮食协会会长赵立人等俱在邀请之列。阿俏则为从惠山赶到省城的张老板留了一个坐席。除此之外,出于阮家菜的惯例,阮老爷子自然也会坐在席间。

    距离开宴还有一天,寇珍与阿俏一起,前往醉仙居去检查宴会现场布置的情形。

    虽说阿俏不喜醉仙居现在的老板,可她也不得不承认,这醉仙居做起生意来相当地道,为了寇家与阮家准备烧尾席的缘故,醉仙居三楼的大厅从前天开始不再向外营业,专供两家布置准备。

    寇珍与阿俏商量了席面的布置和各席位的摆位。寇珍看着醉仙居四处挂下的真丝隔断,点点头说:“惠山出产,确实名不虚传。”这些真丝隔断,都是惠山出产的真丝,然后印染上惠山本地的风景图案,上下各用竹棒撑开,悬挂在大厅里作为隔断,一眼看去,通透的大厅依旧一览无遗,其间太湖那烟波浩渺的风景却四处可见。

    “张老板给我提供了所有的材料,我自然要答应,帮他好生推介一下惠山风景。”阿俏向寇珍解释。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那些都是你的材料都是阮家所出的。”寇珍不免有一点诧异。

    阿俏没接口,这件事是她游离于阮家之外自己做的,正好她也想借此试探一下阮家各人的态度。

    “对了,张老板还送来了很多防风防火的玻璃烛台,是专门配合这种真丝隔断的。等到开席的时候,将蜡烛都点起来,烛光柔和,会令菜色更显诗意。”阿俏岔开了话题。

    寇珍却并不在意:“啊?阿俏你喜欢?那就用吧!不过我昨儿个晚上就来这里试过了,我那道‘素蒸音声部’,是要靠头上这顶水晶大吊灯的。”

    阿俏与寇珍所站的位置,正上方就是一盏水晶吊灯,是用电的。寇珍走到墙角边,一摁开关,水晶吊灯就大放异彩,将正下方照得透亮。

    这种通透而强烈的光线,用于欣赏“素蒸音声部”是最好的。而阿俏的“辋川图小样”,则会放在水晶吊灯光线不那么强烈的地方。阿俏亲自看过,已是放了心,想了想,又问:“寇珍,这个会不会突然停电